關于 "自修之法"

最近有博友留言提問關于本站所登的“自修之法”。 因為解答有點長,決定把回復放到博客上讓更多的人能受益。若想看“自修之法”原文,請點擊這里

網友之原文人哦下:「请教博主,古人云:严以律己,宽以待人。您为何云:“察人觀己 ,恕己諒人.”呢?」


以下就是對提問的回復

本來古云: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這話是很好的,但卻讓世人難以使用。其原因有三:(一)在未有標準的情況下,每個人的言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想意識為出發點,所以都必定認為自己的做法是最完美正確的,已經達到古云「嚴以律己,寬以待人」的標準,而不知尚有很多不足。(二)在這世上任何事物的出現都是矛盾共存的,如:天 地,陰陽,人我,是非等等,都不存在那一邊是絕對的正確,因為執于任何一方都屬于“偏”。“偏”則不能代表全(完整)。所以有智慧的人會以完整的“觀”,審時勢之應,而“點”于實況之用。(三)一切的學習是由“對比”而生“正知”,例如: 未見過火燒的情況,不會知道火燒產生的種種果,如火光,煙,氣味,溫度,煙灰等等變化,但見過后,若再見到遠處有黑白煙冒起,就會知道那處火燒,進而推理得知其真實情況。所以“比知”的資料越多,即“比量”越豐富。由此產生的結論就更正確,稱之為“正量”。“量”的意思有二,一是測量,另一是容量。世人的學習都是由事相上〔即可見的事物之果相(結果已經出現)〕對比而得知正確的做法。


所謂「察人觀己」就是以觀察別人的一切言行,作為自己學習修行的對象。若見到他人的行為結果是對大眾好、益的,就去學習,審時勢而效行。若那些言行結果是對大眾壞、損的,就應引以為戒,免步其后塵。(所謂“大眾”即無“我”,沒有絲毫的自私或自己的利益;凡有“我”的存在都不屬于“大眾”。)另一意義就是以審察別人一切言行的標準尺度來觀察自己,能人我逆地而處,則“我”執自然小。


世人往往對自己的犯錯都能給自己找藉口,終使不是藉口,真正知道錯誤,但只要生命尚存,都會給自己機會重新改過。所以就應該以這種寬容自己的心態行為來對待別人,目的只是希望事情能改好,而不是置人于死地。


所以「察人觀己,恕己諒人」作為自修的方,目的是找出正確的標準,養育出平等及慈悲之心。若人能把這兩句常常依教做到,他必定能得到世間福報。“福慧增長,我執易斷,得入禪定,明心見性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